選單

2011年12月15日 星期四

腸命百歲

   
 (點擊上方圖片進入王群光自然診所官網)

王群光自然診所: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71號10樓
諮詢電話:886-2-23671086
LINE ID:0919730053
 Wechat ID: a0919730053

Chapter 1:必須了解的腸道知識
二十世紀是醫學革命的時代,抗生素戰勝了大多數的傳染疾病,人類平均壽命大幅提升。二十世紀是專業醫生、講究專業醫療的時代,是重視「生病以後」的時代。

到了二十一世紀,人類平均壽命向八十歲邁進,醫療概念再度突破。二十一世紀是「個人預防保健」的時代,是重視「生病以前」的時代,回歸《黃帝內經》:「攝養于無病」的概念,「未病先防,已病防變,已變防漸」。

預防醫學的二十一世紀,也是腸道抬頭的時代。過去,便秘下痢不受重視。現在醫學界都知道腸道是健康的總源頭。

「腸道照顧好,百病不來找。」
「美麗健康,從腸計議。」

我們要由消化、神經及免疫三方面,談論什麼是腸道,了解腸道功能。我們要重建您對腸道的正確觀念。

A、腸道是生命之祖,生氣之源
過去我們習慣於忽視腸道,總覺得小腸就是一團軟塌塌的纏在肚子裏,大腸就是儲藏便便的地方,感覺不太好。

腸道的位置就是下丹田之所在。我們常說意守丹田、氣沉丹田,都是指臍下三寸的下丹田。中醫四大經典中之《難經》,詮釋下丹田是「生命之祖,生氣之源,五臟六腑之本,十二經脈之根」,人體的強弱,甚至生死存亡,全賴丹田元氣之盛衰,腸道是我們生命運轉的動力源頭。

我們的消化道由口腔開始,先是長約三十公分的食道,進入容積約四公升的胃,然後就是腸道,包括長約五到六公尺的小腸,及一點五到兩公尺的大腸,最後是肛門。如果把你的消化道拉直,可以從一樓地板,直達三樓的地板。

顧名思義,消化道的基本功能就是消化與吸收。消化作用包括物理性的—牙齒撕咬磨碎、消化道多種類型的蠕動、攪拌推送;也包括化學性的—分泌唾液、胃液、胰液、腸液……等含各種消化酵素的消化液,加上荷爾蒙及神經的精密調控。於是,食物中的蛋白質、脂肪、澱粉,被分解成適合小腸吸收的小分子物質。

消化道雖然由口腔開始,但消化作用的啟動卻在腦部,我們看到、聞到、聽到,甚至想到美食時,口水、胃液……等,已經開始分泌,甚至心跳、血流都有變化。

當食物進入口腔,牙齒磨碎食物,與含消化酵素的口水均勻混和,開始消化食物。用餐吃飯細嚼慢嚥,可以減輕胃腸負擔。蛇可以一口吞下小動物,我們的消化道卻只能處理充分嚼碎,而且部分分解的食物。
胃是一個兼具殺菌及消化功能的強力攪拌機,它以強有力的蠕動,將食物攪拌、磨碎,同時胃液中的蛋白酶將食物分解成濃濃稠稠的食縻。胃液的強酸能殺滅食物中大部分的細菌及病毒。你相信嗎?將胃液滴在皮膚上,會腐蝕見骨的。胃部本身則有一層厚達一至兩公分的黏液保護,所以胃壁不至於被自己的強酸腐蝕。

胃也是一個食物加工儲存槽,飽餐一頓後,胃會花二至四小時,慢慢的將酸性的食縻,在胃下端調成中性後,分批送入小腸。這個保護機制十分重要,高速公路如果流量太大,就會實施「閘道管制」,不讓太多車輛湧入,腸道也是一樣,小腸是高效能自動化生產線,如果沒有胃替它控制流量,絕對塞車當機,而且強酸的食縻若大量湧入沒有黏液保護的小腸,會立刻引起十二指腸潰瘍。

小腸分為十二指腸、空腸及迴腸。肝臟製造的膽汁,胰臟製造的胰液,都注入十二指腸,加上小腸自己分泌的腸液,將食縻徹底分解。

小腸中佈滿數百萬的絨毛,總表面積比一個網球場還大。這麼大的表面積,大大增加吸收養分的效率,而且絨毛隔著單層上皮細胞,內部就是密密麻麻的微血管、乳糜管……等,可以將吸收進來的養份,快速運送到全身,構成一個高效率的養分吸收及運送系統。

大腸,可以想成是便便製造成形的工廠。它內壁平滑,沒有絨毛,大腸吸收水分,讓食物殘渣慢慢固化成便便,儲存在乙狀結腸,等待便意,啟動排便功能。

更重要的是,大腸也是一座精密調控的微生物醱酵工廠,食物殘渣在小腸大約只停留七到九小時,在大腸卻停留長達三十到四十八小時,如果便秘的話,時間更久。大腸裏面住著高達一百兆的微生物,它們有充分的時間去進一步處理食物殘渣。

中醫對腸胃有很傳神的描述,講胃是「倉糜之官」,是「五臟六腑之海」。我們吃下食物,在胃裏面,腐熟轉化,滋養五臟六腑。

講小腸,小腸是「受盛之官,化物出焉」,從胃接受腐熟的水穀(食物),轉化成氣血精華。
再說大腸是「傳道之官,變化出焉」,大腸傳導水液,也傳導糟粕,將水液「津」(吸收)入體內,將糟粕排出體外。

請您再多看一眼我們的消化道,由口腔到肛門,像一條貫穿身體的軟管子,但各部分的結構不同,功能也不同。各部分都盡忠職守。在我們一生中,這條管子要為我們消化多達五十公噸的食物,相當於八百個「我」的重量。

五十公噸怎麼算出來的呢?我希望健康的生活到九十歲,每天平均吃一‧五公斤食物,九十年就差不多是五十公噸。

這五十公噸的食物,在腸道裏轉化成精氣血,讓我在九十年的人生中,每天可以努力工作,享受生活。所以,《難經》中才會形容腸道是生命之祖,生氣之源。

B、會思考,有情緒的第二大腦
消化吸收是腸道的基本功能,接著我要介紹比較不為人所知,但是卻是越來越重要的腸道神經系統。您不可不知,值得您全神貫注。

「憂鬱、焦躁、精神分裂症、自閉症、強迫症,當然應該看精神科醫生」,連我自己都會這麼想,醫生會用精神藥物治療,症狀會改善,但不易持久,而且副作用不小。

最近,醫學研究發現腸道與大腦,腸道與精神疾病,竟然有著不可思議的關聯,治偏頭痛的藥可以拿來治腸胃不適,治恐慌症的藥,現在用來治腸躁症。便秘的人會頭痛、失眠、憂鬱、煩躁,連腦下垂體功能都會受影響,使女士們脾氣暴躁。

「蔡教授,這是怎麼一回事?為什麼精神疾病會和腸道有關係?」
這就是腸道的神妙之處,它不但是消化器官,也是大腦以外,最為複雜的神經系統,有多達一億以上的神經細胞分布在腸道。

專門研究腹部神經系統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麥克傑森(Michael Gershon)教授,因此把腸道神經系統稱為「第二大腦」或「腹腦」。他曾經形容腸道真的會感覺(feel)、會思考(think),更會表達情緒(express),而且和第一大腦一樣,會學習(learn)、會記憶(memory)。確實如此,腹腦名符其實是個「腦」,它會接收來自腸道的訊息,作出判斷,然後發出指令,而眼睛鼻子就只能接收訊息,回傳大腦。

腹腦不但藉著操控腸道的消化作用,而展現它在生命中的樞紐地位,更重要的是,它操控腸道,放出各種腸道荷爾蒙,影響全身大小器官,包括位高權重的第一大腦。

為什麼要有兩個大腦?
消化作用對生命維繫太重要,所以在演化上,先有腹腦,再有大腦。像腔腸動物(刺胞動物門,學名Cnidaria,如珊瑚及海葵)全身幾乎就是消化器官,所以只有腹腦,沒有大腦。所有脊椎動物都已演化到有兩個大腦,讓大腦去處理高層次的理性活動,但是將維繫生命的消化作用,仍然歸腹腦打理。

由胚胎發育的歷程來看,在胚胎神經系統形成的最早階段,神經細胞的一部分留在胚胎頭端的神經管,形成中央神經系統(大腦),另一部分由神經脊來的前驅細胞,從胚胎頭側往尾側遊走,轉變為獨立的腸道神經系統(腹腦),分布於腸道肌肉層間及黏膜下層。

兩個神經系統分別發育成熟,最後才由迷走神經系統建立聯繫。兩個神經系統基本結構非常相似,都由複雜的神經網路構成,收發神經脈衝,運用多種共通的神經傳導物質來傳達訊息。

腹腦主要機能是,偵測胃部活動及消化過程,然後主動調節消化速度、加快或者放慢消化液分泌,調控腸道蠕動速度與模式。我們的消化道中,口腔及食道的咀嚼及吞嚥功能是由大腦控制,整個腸道運作完全由腹腦負責,一直到最後的肛門,控制權才又交還給大腦。

腹腦還會儘量制止經常胡思亂想的大腦過分干涉消化作用。由上到下傳送的訊息量,遠少於由下往上;也就是說,主要是腹腦向大腦提供腸道訊息,大腦比較少向腹腦下指令。其實神經訊息的傳送遠比我們想像中慢,如果沒有腹腦,腸道大小事務,都要由遠在頭部的大腦掌控的話,我們的神經傳遞系統根本無法負荷,必須完全重新設計。

美國加州大學的李伯特教授(Benjamin Libet)說:「大腦總是活在過去,皮膚接到刺激,大腦要零點五秒後才知道,身體已經做出某種反應,大腦卻要在零點五秒後,才知道已經做出反應,才開始『思想』為什麼做出這種反應」。德國的普林茨教授(Wolfgang Prinz)說:「我們經常是依照『腸道反應』作事,然後大腦才去想為什麼」。

各位讀者,沒有腹腦,那零點五秒的差距早讓我們在物競天擇中被淘汰了。

C、腹腦與心理疾病關係密切
腹腦和大腦間的連繫非常密切,而且互相影響。美國有句成語說:「Butterflies in my stomach」,緊張得好像有蝴蝶在肚子裡飛。當我們緊張的時候,交感神經興奮,使得腸道活動降低,消化液分泌量減少,排便不順。如果長期處於緊張狀態,各種腸道毛病都會浮現出來,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腸燥症。一緊張,蝴蝶就在肚子亂飛,就肚子痛想跑廁所。腸燥症不會傳染,不會致命,但卻帶來無限困擾,嚴重時,可能連家門都出不了。

幼年期心理壓力對腸道機能的影響特別明顯,甚至影響到腸道的正常發育,高達七成的慢性腸胃症患者,在孩童時期,曾經經歷過親人生離死別等深刻的傷痛。或許,傷痛不應該用「刻骨銘心」來形容,反而應該說是「刻腸銘心」會更貼切。

拿兒童自閉症為例,早在六○年代就已經注意到自閉症兒童的腸道問題,幾十年來,自閉症與腸道健康的研究,如雨後春筍,二○○九年,美國的萊維特教授(Levitt)發現有一個特殊基因同時影響自閉症發病與腸道機能,這篇發表在美國小兒科期刊上的論文,將所有的論爭畫下句點。

現在,我們知道絕大多數自閉症兒童,都有明顯腸道發炎現象,他們的腸道壞菌與正常兒童大不相同。有一位叫麥克布萊德(Campbell-McBride)的神經學專家,因此讓自己久治不癒的自閉症小孩服用益生菌,腸道調理好了,自閉症竟然也不藥而癒。再過不了幾年,也許「治療自閉症,先由腸道著手」就會成為定論。自閉症專用的腸道保健產品也許可以幫助許多病童,造福許多家庭。

憂鬱症被世界衛生組織(WHO)列為二十一世紀三大疾病,我在上課或演講時,經常指著台下聽眾說:「在座諸位,有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現在患有憂鬱症,有百分之二十到三十在一生中將有一段期間罹患憂鬱症」。

提到憂鬱症,一定會想到血清素(serotonin),它常被稱為大腦中的幸福分子,與情緒調節有關,血清素分泌量不夠或作用不良都會造成憂鬱症。

血清素主要是由腹腦所分泌,它作用在腸道,促進腸道蠕動,也作用在大腦,調節情緒、睡眠、食慾,與學習記憶也有關係。當你血液中的血清素濃度太低時,你會感到心情低落,蝴蝶開始在肚子裡飛;當你服用抗憂鬱藥,例如百憂解(Prozac),也許心情會開朗些,肚子也舒服許多,因為百憂解會提高血液中血清素的濃度,也就是說,抗憂鬱藥不是作用在大腦,其實是作用在腸道。

腹腦與大腦關係密切,同樣的,腸道與心理互相影響。治療自閉症、躁鬱症、強迫症、精神分裂症……等精神疾病時,如果能兼顧病患的腸道,治療效果就會大大的提升。

腹腦所分泌的血清素影響層面還不只如此,血清素不夠,會加強你的侵略性,大腸燥激症就是因為大腸局部血清素濃度太高。最近甚至發現血清素會抑制骨骼形成,所以吃太多抗憂鬱藥,可能會讓你容易骨質疏鬆。

有趣的腸道荷爾蒙,還不只血清素,像縮膽囊素(CCK)會降低血糖,讓你昏昏欲睡;用餐後腸道會分泌一群飽食荷爾蒙,抑制大腦的食慾;飢餓素 (ghrelin)是最新發現由胃部分泌的一種會刺激食慾的荷爾蒙,它可用於促進癌症病患的食慾。不過長期熬夜的人請注意,睡眠不足會促進飢餓素分泌,食慾越旺盛,會越吃越多,很快就變胖。

耶魯大學的團隊最近發現飢餓素可以促進記憶,幫助學習,而且他們建議,最好在肚子餓的時候讀書。在第四章中,我還會談更多有關腸道荷爾蒙的有趣研究。

腸道的味覺比舌頭靈敏
大腦會感知,會接受訊息,並且做出反應,我們的腹腦同樣也有很強的監控系統,腸道內壁佈滿了各種感測器,能夠精確的偵測腸道中成千上萬的化學物質。有趣的是,最近發現腸道和舌頭一樣,有許多味蕾細胞,可以分辨甜味、苦味、甘味……等味道。吃到好吃的食物,舌頭味蕾會告訴大腦「好吃!」。當你的腸道味蕾偵測到某些喜歡的「味道」時,會在你「不知不覺」中不必經過大腦,就可以刺激你的食慾,讓你感到愉快,甚至調整你的胰島素分泌。所謂「媽媽的味道」很可能就是刻印在腹腦。

不僅如此,著名的科學期刊《臨床研究》,在二○○八年刊登了一篇美國加州大學奧斯本教授(Osborne)的精彩研究。他們發現,當我們吃進了有毒物質,小腸偵測到毒素的「苦味」時,會立刻做出保護反應,迅速下指令減緩腸胃蠕動及消化液之分泌,讓食物在胃部停久一些,增加被嘔吐排出的機會;最奇妙的是,小腸同時會立刻分泌出「飽食荷爾蒙」,讓你不想再繼續吃東西,防止你吃進更多的毒素。

如何?有趣吧!腸道確實就像麥克傑森教授所形容的一樣:會感覺、會思考、會學習、會記憶、會表達情緒,而且懂得自我防衛。

我們中國人早就知道腸道/腹腦與大腦中間的密切關係。《東醫寶鑑》中說:「腦為上丹田,藏神之府,心為中丹田,藏氣之府,臍下三寸為下丹田,藏精之府」。由下而上,「精實則氣充,氣充則神旺」,「精虛則氣竭,氣竭則神逝」。各位,關愛腸道、照顧腸道,腸道如果健康,自然精實、氣充,而且神旺,百病不侵。

D、免疫最前線—腸道
腸道是消化器官,是第二大腦。同時也是人體最重要、最強大的免疫器官。
近幾年,我把握任何可能的機會,努力傳達這個重要概念,我認為這攸關生死。偶而會有反對聲浪:「蔡教授,腸道是消化器官,怎麼可能是免疫器官?」

我是醫學院的教授,我希望將這個在生物醫學研究裏,已經立論十餘年的腸道免疫概念,深植入您的心裏,徹底改變您對腸道的認知,讓您對腸道刮目相看。

操作內視鏡檢查腸道時,可以看到小腸末端、迴腸的部分,有很多小突起,分布在小腸內壁,經驗不足的年輕醫生可能會誤以為是腫瘤。這就是有名的貝爾斑(Peyer’s patch),是哺乳動物體內最大的淋巴組織,用顯微鏡觀察時,可以看到貝爾斑裏面有無數的淋巴結聚集。我們做老鼠實驗時,由小腸外部也可以看到一粒粒的貝爾斑凸起。

如果你像我們一樣實際看過貝爾斑,了解貝爾斑做什麼事,你就不會懷疑腸道確實是重要的免疫器官了。
貝爾斑的狀態直接反映身體的免疫強弱,年輕健康者,數目多、凸起明顯;年紀大、體弱多病者,數目減少,而且較平坦。腸道發炎性疾病時,貝爾斑很快就潰爛。

腸道是免疫器官?
「腸道明明是消化器官,為什麼又要是免疫器官呢?」
這是必然且不得已的設計。腸道的天賦使命是消化吸收,它的設計首先考慮如何高效率的執行消化和吸收。小腸內部有無數的絨毛,每根絨毛上又有無數的微絨毛,總表面積達到三百平方公尺,遠大於皮膚(兩平方公尺)及肺部黏膜系統(八十平方公尺)的表面積。

腸道表面覆蓋著由單層上皮細胞構成的黏膜,黏膜下面就是密密麻麻的微血管及乳糜管系統。食物由口腔、胃到小腸,在精密調控下,消化分解成胺基酸、葡萄糖、脂肪酸……等小分子,透過黏膜被吸收,然後由微血管、乳糜管……等迅速進入循環系統。這就是腸道為了有效執行消化吸收而做的設計,驚人的大面積、高效率的黏膜吸收,高效率的物質運輸。

現在問題浮現了,別忘了腸道同時也是最危險、最骯髒的地方,無數由口腔侵入的病菌、毒物,以及腸道原本就存在的壞菌軍團,虎視眈眈的想伺機入侵人體。好的、有益的營養素能夠高效率的被吸收,被輸送到全身;同樣的,壞的、有害的毒素、病菌,也可能同樣的被高效率吸收、高效率的輸送。所以,各位朋友,我們的身體在設計防衛體系時,只好將大部分的免疫防衛軍隊,配置在腸道,用來保護腸道黏膜的安全。

有七成以上的免疫細胞,如巨噬細胞、T細胞、NK細胞、B細胞……等,集中在腸道,有七成以上的免疫球蛋白A,由腸道製造,而且用來保護腸道。所以,我說腸道名符其實是最重要的免疫器官。
如果您腸道不好,壞菌大舉入侵,同盟軍團(好菌)節節敗退,戰爭延燒到腸道黏膜,您的免疫細胞前仆後繼,屍橫遍野。您想想看,免疫系統怎麼可能會好呢?所以我說,腸道名符其實是免疫最前線。

免疫防衛系統如何運作?
現代人重視保健養生,只要提到免疫的重要性,人人點頭稱是;但是,提到什麼是免疫,和健康又有什麼關係,多數人都是不知其詳。以下所談的,都是我認為人人必須知道的基礎知識,有助於你在這山寨知識氾濫的時代,做出最正確的判斷。

不論是動物或植物,一定必須發展出嚴密的免疫防衛系統,才能在自然界生存。要對抗的對象,不但包括病毒、病菌、寄生蟲,也包括無數種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、食物成分,甚至包括在身體內產生的毒素、變性蛋白質,以及不正常的細胞……等。

人體的第一道防線是皮膚和黏膜。皮膚覆蓋在身體,除了氣體、水分,以及像精油……等少數小分子物質外,除非有傷口,否則病菌毒物不易入侵。但是像腸道、肺泡、腎絲球……等,身體裏面需要高效率交換物質的地方,就必須以黏膜系統覆蓋。

第二道防線稱作「先天性免疫」,這個系統不需經過教育訓練,就可以立刻對外來的感染作出反應,但只能分辨敵我,但卻無法對特定的敵人作出選擇性反應。嗜中性球、巨噬細胞、自然殺手細胞是先天性免疫系統的三員大將。

嗜中性球生命週期僅有短短的十二小時,它們反應非常迅速,病菌侵入後的三十到六十分鐘,便可抵達受感染部位,算是先天性免疫的先鋒。

巨噬細胞(macrophage)是第二波的攻擊主將,生命週期較久且可不斷增生。它們體積巨大,會大口吞噬病菌,而且它們會發出警告,通知第三道防線的後天性免疫系統,開始製造能專一對付入侵者的武器(抗體或T細胞)。所以,巨噬細胞不但是先天性免疫的攻擊主力,也是激發後天性免疫的通信官。

自然殺手細胞(natural killer cell)和巨噬細胞吞噬病菌的作戰方式不同,它們是將細胞打洞,使細胞內容物流出而死亡。它們不但會執行殺死病原的工作,還會主動尋找、攻擊受病原感染的細胞,以及突變癌化的細胞。我們的身體每天自然產生成千上萬的癌細胞,沒有強壯勤奮的自然殺手細胞,我們早就被癌細胞淹沒。

先天性免疫是局部的,會引起局部性的發炎反應,表現紅、腫、脹、痛……等症狀;而稱作「後天性免疫」的第三道防線則是全面性的,具有專一性及記憶性的特性,在臨床上也會出現發燒的症狀。基本上從病菌、病毒入侵,嗜中性球、巨噬細胞披掛上陣,到最後啟動後天性免疫,大概需要七到十天,所以免疫力正常的人即使感冒,就算不吃藥,七到十天也會自然痊癒。

後天性免疫又可分為體液性免疫及細胞性免疫。體液性免疫的主角是B細胞產生的各種抗體(又稱為免疫球蛋白,簡寫成Ig)。主要的抗體有:IgG,為血液中主要的抗體;IgA,為分泌到唾液、乳汁、腸道、呼吸道及生殖泌尿道中的抗體;IgE,與過敏反應有關。

細胞性免疫是T細胞主導的免疫反應。T細胞依功能又分為好幾類,例如殺手T細胞(killer T cell),它們是勇猛的戰士,攻擊殺滅被病毒感染的細胞;輔助T細胞 (helper T cell),它們能刺激B細胞,產生抗體及各種細胞激素(cytokine)。我們常說要保持Th1與Th2 平衡,Th就是指輔助T細胞(helper T cell)。

以上所介紹的各種免疫細胞,都是俗稱的白血球。先天性免疫的嗜中性球、巨噬細胞及自然殺手細胞,像機動偵防部隊,遍佈全身,時時備戰;後天性免疫的B細胞是飛彈部隊,也是作戰指揮中心,抗體是殺敵的飛彈;而細胞激素就是協調作戰的傳令工具;T細胞可以比喻為衝鋒陷陣的戰車部隊。

人體的免疫系統彷如天羅地網,殲滅外來病原毒物,獵殺體內潛伏癌細胞,除非因為我們虐待自己,造成免疫混亂內耗,否則絕少失敗。這個防禦系統實在巧奪天工,值得我們感恩讚嘆,我們該做的只是善待自己,讓免疫系統無後顧之憂,充分發揮戰力。

   
 (點擊上方圖片進入王群光自然診所官網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